作为海淀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也是京西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锦绣大地市场近日完成余盏“生鲜灯”改造,成为全市首家完成“生鲜灯”改造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要求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这里的照明设施便是俗称的“生鲜灯”。
日常生活中,“生鲜灯”作为“美颜神器”在各大市场随处可见,不少商家为了使肉质看起来更鲜美,果蔬看起来更鲜亮,便使用生鲜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8月1日,本报和北京日报客户端曾经对此进行过报道。
锦绣大地市场作为海淀区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时也是京西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场内“生鲜灯”数量庞大,改造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多方协作,最终顺利完成余盏“生鲜灯”的改造,是全市首家完成“生鲜灯”改造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其他市场“生鲜灯”改造提供了范本。
在一处“生鲜灯”已改造完成的猪肉摊位前,记者看到,无论是开灯还是关灯,五花肉和排骨的色泽基本看不出区别。市场负责人介绍:改造前,在“生鲜灯”的照射下,鲜肉明显偏鲜艳红润;更换新的“生鲜灯”后,鲜肉的颜色看起来更加接近人眼的客观感受,减少了修饰和美化效果。
提示?多招避开“生鲜灯”误区在购买果蔬肉类等食材时,最好到自然光源或日光灯下辨别新鲜程度,不受灯光干扰,采用多看的方式,仔细辨别商品品质。用手指轻轻触摸肉质,如果表面粘手甚至拉丝,手指压后的凹陷恢复慢或不能完全恢复、弹性差,就说明不新鲜。如果闻到有氨味等腐臭异味时,无论灯光下颜色有多鲜亮,都不要购买。
(原标题:锦绣大地农产品“素颜”卖)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张楠
流程编辑:TF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57.html